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否逆袭?
2015-09-30 来自: 陕西印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2565
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中国企业究竟能成为弄潮儿还是再次错失机遇?创新能力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对此有着深刻体会。“大概四年前,在我做创新工场之前,很多外媒跟我聊中国创业创新,他们的问题就是:‘你们都不创新,你们只是在山寨。’”在今年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上,李开复在发言致辞中表示。
但到今年为止,情况几乎完全发生了逆转。今年上半年,李开复接受了至少5次***媒体的采访,但他们主要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提山寨了,而是“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你们怎么这么牛”。
UC浏览器CEO俞永福曾经将中美科技产业做过对比,过去三十年是硬件、软件以及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三十年,代表企业分别是IBM、微软和谷歌,在这三十年中,美国企业主导了行业发展,中国企业都是在向美国企业“学习”。
但是从2010年开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科技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移动互联网这个产业从诞生的时候,中国就处于这个产业的前沿,尤其是通讯的发展,中国手机上网网民的数量位居***前列,所以这个产业中国占据了***的高点。”俞永福认为。
被誉为“互联网女皇”的硅谷风投机构KPCB合伙人Mary Meeker今年5月发布的趋势报告为这种行业变化做了注解。根据报告,到2013年季度,中国的iOS和Android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美国,2012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在移动平台上花费的时间为22%,美国用户为12%。整体来看,中国用户花费了55%的时间在移动和PC上,而美国用户花费的时间是35%。
这意味着,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将首先遭遇移动互联网的各种需求和各种问题,同时,也将首先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从某个角度来看,美国仍然能在某些方面继续着***创新,苹果的iPhone让***移动互联网大门瞬间开启,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则在几年中拿到移动终端市场的份额,此外还有谷歌眼镜、苹果手表,以及Facebook、Twitter和Amazon给***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颠覆式变化。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从来没有与水平如此接近过。以微信为首的一系列移动互联网应用正在这场***竞技中逐步树立自己的***优势。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都有类微信产品,但从用户规模以及商业化进展来看,微信都充满了想象力。
而在微信之外,手机应用商店(91助手、豌豆荚、360手机助手)、UC浏览器、各大门户的新闻客户端、地图(百度、高德)、大众点评等都在各个领域成功“卡位”。
不过,中国互联网长久以来的“山寨”风气仍然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如影随形”。在微信之后,网易推出了“易信”,阿里推出了“来往”,四大门户的新闻客户端在定位和排版上大同小异,任何一个应用都可以在市场上找到多个类似版本。
相对而言,中国确实在颠覆性创新上存在短板,但360 CEO周鸿祎认为,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应该是“微创新”。
虽然中国已经具备了滋生移动互联网巨头的土壤,但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是否能在这轮移动互联网大潮中成功逆袭?现在还仅仅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