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因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无法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推荐下载安装谷歌浏览器!

互联网金融包容共生创新能量巨大——互联网金融研讨会纪要

2015-09-30  来自: 陕西印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2791

    按:“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互联网金融研讨会”日前在苏州召开。来自委员会44家成员单位的66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出席会议并讲话,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作本年度工作报告

 

    与下年度工作计划报告。

  在互联网金融研讨会上,来自阿里巴巴、宜信等主要网络金融机构的代表与44家银行业协会成员单位的代表,就互联网金融对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与会者认为,互联网支付领域业务已经对传统商业银行构成了挑战,但基于金融的本质属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互联网作为一种金融溢出,在弥补现有金融体系不足和满足大众金融需求的同时,要加强监管,注重风险控制。

  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核心是风险控制

  刘大伟(宜信公司总裁助理)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核心是风险控制。行业需要规范发展、合理引导。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核心内容是风险控制。追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包括p2p在内的各种互联网金融业务平台,都有产生货币、货币流通的作用,互联网金融已经产生了新的货币。这其中,机构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是***核心的,控制不好整个业务风险非常大。

  互联网金融过去主要服务工薪***以及小微企业主,他们自身的资产相对比较弱,收入能力比较差,所以从传统机构***的方式很难获得资金支持,而通过p2p的模式帮助他们获得一些小额信贷资金支持,配套小额保险、小额支付、存款保险等相关业务,甚至提供理财产品。

  目前,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在做一些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探索,小贷公司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但是对三农群体的服务不够,多层次的金融体系覆盖不够,金融供给不够。

  中国p2p行业发展的现状大致是,目前行业内有500多家公司,业务规模接近1800亿元。很多机构在以不同的方式发展,行业发展处于早期,整体较粗放,P2P跑路的情况多有发生。因此需要出台相关制度引导行业发展,包括制定行业规范和管理办法。

  孙杰(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助理)

  互联网核心是网,特点是平等、开放、互动、合作。互联网金融和银行客户不冲突。未来金融发展去IOE化,电商做技术输出给银行。

  今天站在互联网的角度谈对互联网的理解,包括互联网和金融怎么融合。互联网是一种工具或渠道,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思维方式、精神等。

  互联网的核心是网,是网状结构的网络,特点是去***化,思想是平等的。互:即互补、互动,将认识与不认识的人放到一起,满足人***原始的交流需要。联:即互联、开放,与他人合作,这就涉及跨行业跨地营销。跨行业营销将跨界结合起来,比如现在的支付宝,将金融烧起来,这个就是互动互联。

  这当中,尽管阿里巴巴、支付宝的客户群与银行的有重叠,但是支付宝、阿里服务的是线上,银行服务的是线下,不存在互联网金融和银行业务你死我活的情况。并且今后,互联网医疗、教育等其他民生事业业务都会发展起来。

  接下来的发展我认为是金融去IOE化,电商与银行合作,电商做技术输出。目前看到有这个趋势,互联网企业可以将购物等老百姓喜欢的应用输送给银行,包括网银、网上商城等都可以给银行,我们就是产品供应商。

  陈宇(仁和智本资管集团合伙人)

  互联网无法颠覆金融核心的交易属性,只有管制的取消和利率市场化才会对银行业产生本质性冲击。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在于不确定性。

  互联网金融正在颠覆并优化银行业的业态,它对金融业的影响分两个层面。

  个层面,互联网可以用金融做一个升级。互联网对金融业产生了冲击,也对传统金融业起到了优化和升级作用。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只有20亿规模,冲击和波澜不大,主要是银行信用卡的还款。在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响?因为体制不一样。

  互联网金融是非金融业态,但是具备***的金融业务性质,其技术平台的不断优化产生了金融业务机会。但是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传统金融业不会形成正面冲击和竞争,因为客户圈和客户群不同。

  互联网给银行带来的第二个层面的冲击是,互联网在目前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互联网改变不了金融的本质属性,无法颠覆金融核心的交易属性。只有管制的取消和利率市场化才会对银行业产生本质性冲击,互联网金融不会。目前,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范围和业务监管较难界定。风险点在于网络交易中不确定性的扩大、监管难,理论大于实践,噱头大于实质。

  跨界金融服务已形成金融创新巨大力量

  胡婕(城市金融研究所副处长)

  网络金融发展过程中,银行仍然是主导。跨界开展的金融服务已经形成了潜力巨大的金融创新力量。商业银行要积极适应信息化要求,推进大数据体系建设。防范网络金融风险,强化功能监管。

  个观点,在网络金融发展过程中,银行仍然是主导。网络金融服务有三个特点,一个是交易渠道增加了;第二个交易方式发生了变化,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金融服务,不受时空的限制;第三个服务主体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机构以外还有很多跨界者加入这个行业。

  在互联网技术下金融服务发生改变的是交易方式、交易渠道和服务主体,但是金融服务本身没有改变。我们通过对一些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银行是的主导。

  第二个观点,我们***承认新的跨界者,跨界开展的金融服务已经形成了潜力巨大的金融创新力量。信息技术的普及为这种机构提出了“三合一”的基础,即支付类、融资类、理财类等三类产品。电商企业凭借其业已掌握的客户信息优势对银行形成了争夺,这种情况倒逼商业银行革新运作模式、创新客户服务方式。

  第三个观点,商业银行要积极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推进大数据的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银行信息化建设到建设信息化银行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网络金融浪潮中,商业银行仍然坚持一贯的自我创新和追求超越以适应时代潮流,探索网络电子化、移动化,迈向更多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对于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而言技术不是大问题,重要的是理念革新。

  第四个观点,防范网络金融风险,强化功能监管。对同样的业务采取监管标准。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参与主体的不断增多,业务风险在不断积聚。比如说支付领域,各种支付转移的信息为提供了便利的通道,融资领域、理财领域存在爆发的风险或者潜在的风险。所以从监管来看国内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网络金融存在***的空白,这就导致网络风险的聚集,不利于网络的发展也影响整个金融的稳定。

  从***监管的经验看,在美国支付机构没有取得牌照不能进行投资,在欧盟支付的机构如果要从事金融业务应取得相应的牌照,并接受和银行一样的监管。我们在金融发展的基础上尽快构建网络监管体系然后强化功能监管,从而给网络金融的发展建立一个有序的竞争环境,实现既守住风险底线又鼓励行业创新的目的,从而实现网络的健康发展。

  李麟(浦发银行战略发展研究部总经理)

  银行业和互联网金融的碰撞,是一种理念上的冲击。新技术革命对商业银行有冲击。特色经营,携手并进。

  我谈四方面内容。

  一,对互联网要有换位思考。互联网和金融事实上是思想的碰撞。从这个空间的分析上来看相当的巨大。互联网的发展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大数据、移动和互联网通信、云计算、社交网络。从社交网络来讲应具备***资格、经验和广大客户基础。不管是互联网还是银行业在这个产业里面不可能囊括所有的功能。所以个观念:空间巨大,换位思考、相煎何太急,这仅仅是理念上的碰撞。

  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对银行有冲击。银行里面有特殊的信用关系,这个信用关系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是机器和机器的关系。但是互联网技术对信用模式的构建发生了两大冲击,一个是银行和客户的关系。互联网技术替代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关系。第二个是对实体的冲击。三大切入点一个是支付、第二个是信用、第三个是渠道,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对商业银行是巨大的。

  三,特色经营、携手并进。金融市场是巨大的,特别是中国,潜在的业务空间非常巨大。大家要特色经营、跨界思考。互联网有巨大的空间,商业银行要充分思考,主要是三个方面。个是获客,以前是单一的获客,现在要通过社交网络建立新的获客方式。第二个就是金融,在商业银行里面是一个直营的概念。第三个是实体和虚拟的融合构建,不是所有的人习惯上网的,不是所有人相信互联网的信誉,那么实体和互联网的结合可以避免这个。

  四,注意监管和业务底线。究竟是互联网企业还是银行,底线怎么划?这当中需要关注三个问题,货币发行主体是谁?互联网金融是金融还是互联网?行为规范是什么?行为规范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信用平台背后***有监管。

  金融需求无法满足出现金融溢出

  夏令武(中国光大银行战略管理部总经理)

  金融无处不在。对金融业加强创新。金融的市场需求无法满足,出现金融溢出。

  我谈三个观点。

  ,金融无处不在。金融的产生源于互相借贷、资金融通的需求。以后金融在逐步演化的过程中深度和广度不断变化。***早我们的金融是间接融资方式,随后直接金融。金融体制的变化其实是中介的作用在发生变化,中介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包括金融属性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这是一种基本的思路。我们应该以一种欢迎、包容的心态面对新的竞争。新的竞争形式和竞争机构的出现弥补了传统金融的不足,同时推动了传统金融的发展。

  第二,金融行业要加强创新。社会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唤醒了所有人对金融的需求。目前的金融组织形势能否满足现在竞争的需要?这对传统金融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应对呢?我们现在采取的是线上和线下的形式,这些东西是否满足新时期的应用?接下来还涉及金融风险管理。无论银行、保险、证券都确确实实面临非常重要的创新,要跟上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

  第三,现在的金融服务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所以才导致了金融溢出。那么要反思目前对传统企业的监管方式是不是有效,对金融服务供给的溢出不能监管的情况下对金融服务体系是不是应该监管?比如说资本金的监管,在互联网的形式管不管用?将现在的金融形式纳入到传统的方方面面,会导致另外一个情况出现,就是引生出新的监管体及新的监管体制。

  赵铮(平安银行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助理)

  互联网对银行业的冲击非常大,但不是颠覆性的。银行业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形势。

  我谈三个方面。,互联网对银行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第二,我个人觉得互联网对银行业的这种冲击不是颠覆性的。第三,我们银行业应该如何应对新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形势。

  一,互联网对银行业的影响很大。为什么大家说互联网对银行业的影响非常大,我相信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其代表的平等、开放、互动的精神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深刻的影响到了每一个行业,这些行业当然包括银行业。

  二,互联网对银行业的影响并不是颠覆性的。互联网对有些行业是颠覆性的,比如唱片业,以前发展得非常火,现在基本都是网络下载,所以唱片行业目前已经基本消失。但是银行业的特点很难改变,银行业是经营货币风险的机构,银行业***早的产生是基于借贷和支付的需求,这种需求会一直存在的。

  还有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财富管理需要也在增长,所以银行业***本质的业务除了支付结算、融资等,还有***信贷和财富管理需求也是一直存在的。尽管直接融资也在发展,互联网对传统行业有冲击,但银行的本质——经营货币的属性没有改变。

  三,金融机构怎么应对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是以一种方兴未艾的技术,这种技术深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银行机构优化渠道包括网络建设提升渠道建设。另外更深一层次的要改变自己的服务方式,除了运用技术还要引进互联网的开放、包容、平等的精神,融入平常的经营中。

  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相竞争

  田学思(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

  发展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必然趋势。银行要明确自己定位,核心竞争力在于经营货币和信用。监管的取向非常重要。未来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将形成一种竞争状态。

  提两点想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一种必然,它满足了市场需求,对增加整个社会福利是非常好的事情。第二,互联网企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自己的产品是什么?客户是谁?价值增值是什么?核心竞争力在于什么?对于银行业来说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经营货币和信用。

  监管非常重要。为什么出现互联网金融这个新生的业态,我的感觉主要还是看监管方面的取向。再就是风险。因为涉及客户的信息,谁是责任的承担者,要分清楚。总的来说的发展趋势是融合,银行做自己的业务,互联网根据客户的需求做业务,但是大的趋势是一个融合的状态。

  皇甫文忠(中信银行资产负债部总经理)

  互联网金融已形成***的气候,改变了银行的经营模式。金融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化,两者融合共生。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谈一点认识。

  互联网目前已经形成***气候,正逐步改变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数据,2012年第三方支付市场总规模超过10万亿,过去的几年增速非常高,而截至2013年6月底。阿里小贷累计投放***超过1000亿。借用像大数据、云计算这样的社交网络和新的信息科技,互联网进入到一个爆发式的发展阶段。

  另外,金融互联网化或者互联网金融化是两个方向,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庞大的客户资源,在风险管理等***方面也有优势。而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于创新和信息技术。总体而言双方不会是对抗。未来互联网企业有激烈的竞争,因为有大量的合作与分工,在融合共生领域有利于网络银行长期发展。

  就商业银行自身而言,我们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必然会在支付渠道、理财渠道等方面带来冲击,所以不能把互联网看作一个营销的平台,而是要学习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运作逻辑。

  吴建杭(建设银行研究部总经理)

  银行要进一步细分客户,细化服务,改造流程。银行要围绕互联网金融做基础创新。

  ,银行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企业。从我国电子银行发展历史和建设银行自身发展情况看,真正电子化是在近20年起步的,整个发展中银行与现代科技和互联网是分不开的,这是合作、开放的,我想这是基本的判断。

  第二,银行怎么办?银行要有所行动,互联网金融实质上揭示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揭示银行业产品供应不足。反映了中国金融服务和银行改革的发展。所以就需要进一步对我们的客户细分,对我们的服务细化,对我们的流程进一步的梳理和完善。但银行并不是电商,银行的服务和跟进有***的标准,这个标准要结合现有的资本管理以及***互联网操作基础做一些创新。我觉得不是以对立的心态而是合作共赢的心态看待。

  第三,对目前***互联网技术的新标准、新技术,和传统银行电子化的标准、技术怎么对接,也需要考虑。银行需要克服的困难非常多。应该对商业银行应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的问题做一些思考。

  康守松(北京农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总经理)

  金融的本质是实现储蓄到投资的转换。中小银行要通过互联网金融实现特色化、***化的发展模式。

  金融的本质是实现储蓄到投资的转换,从这个角度说金融的主流属性仍然是金融业的主导。金融的基本特征是信用,无论是第三方支付或是其他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主要业务基本上是做支付或小额短融,真正的信用及转换效用等金融方式它是做不了的。

  在未来金融发展过程中将会导致银行内部的巨大分化,利率市场化加上互联网金融形成的马太效应,强者更强,将有可能出现一批中小银行金融机构倒闭。所以作为银行业内部数量***多的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通过互联网金融实现特色化、***化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金融的信用本质决定了要有风险管控

  连平(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互联网并不见得能有效覆盖所有业务。金融本质是信用,有信用就应该有风险管控。

  国外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互联网发展了20年左右。20年发展至今,有没有一家或者说几家企业从做互联网出身然后在金融界发展迅速,在银行业中排上位置,比如说跻身前20位30位或者更大一些?从美国的情况看,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出现过网络出身的最后成为银行业大佬的互联网企业。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它是一个新生事物,各方面的条件得天独厚,同时发展迅速,对银行业的挑战非常大,但是为什么没有形成比较大的商业银行?

  我觉得要分析它的业务模式和当前金融需求发展之间的差异。互联网并不是的,并非任何业务都能有效覆盖,都能畅通无阻地解决实际需求。毫无疑问,我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多,使用网络的人越来越多,它的客户群体就会越来越大。这块市场份额的蛋糕有巨大的增量,也有从银行业那边挖过来的客户,从这一点判断它未来的发展空间***会非常大,除非出台比较严厉的监管政策限制了它的发展。

  我认为源于金融结构的问题,银行业对小微金融的服务不够,而互联网金融恰恰能提供这块业务,弥补现有金融体系的不足,因此从监管上说还是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加以对待。但是如果它不按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网络金融体系不加以规范,时间一长这种网络融资业务模式甚至整个网络信用体系***会出问题。

  国外的互联网金融在银行业的发展至今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迅速。我认为这与金融本质有关,金融本质是信用,信用是有风险的,信用是多样化的;在某些方面需要透明,但是另一些方面需要私密。就网络金融的特点看,开放、互惠、平等,更适合零售业务,但至于对公、私人银行业务,它的不足就显现了。这就是网络客户群体目前较多的限于小微企业、个体,以及个体层次大多处在中低***的原因。

  未来网络监管规范肯定会有较大的空间。事实上,金融互联网化将是个趋势,其至少包括银行业自身更多地依靠网络开展业务和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两方面。反过来,互联网却难以金融化,因为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它不可能只做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包容性产物

  杨再平(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

  互联网金融是转基因金融、是包容的产物。真正的主流仍然是银行业。做金融要遵守金融规律规则。互联网不是无所不能的。

  个,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相互包容的东西。我提出叫做“转基因金融”,是互联网基因跟金融基因的结合、包容才构成互联网金融。就是既要有互联网基因也要有金融基因。它的主题词还是金融。这是个观点,即两者不是互相排斥。

  第二个,我不赞同把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割裂开。英语里有“互联网金融”,但是“金融互联网”这个词是没有的。我不赞成创造一个金融互联网的词汇来否定金融业做的互联网金融。恰恰相反,在金融互联网里面分为金融系与非金融系。

  以银行业来说,2012年银行业的网上银行交易规模达到了876.10万亿,用户6亿多;手机银行交易规模3.66万亿,用户是3亿多,而且是以上的增长,你能说“网络银行”不是“网络金融”?能说“手机银行”不是“网络金融”吗?第二个不赞同银行业忽略互联网对传统金融的革命性挑战与机遇,它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是不可忽略的。

  第三,不赞同把互联网金融说得无所不能。不赞成“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说法。夸大其词,会出问题,而且已经有这方面的苗头。

  第四,我认为既然做金融就***要遵守金融规律规则,要吸纳金融基因。金融***重要的基因就是风险管控。金融不同于财政即其资金是循环使用的。怎样才能循环?靠风险管控确保其安全性。互联网拥抱金融,***核心的东西就是风险管控,就是安全性。

  做互联网金融应强调三个结合:一是虚拟网络和实体网络结合;二是线上跟线下结合;三是快捷便利与安全稳健结合。三个结合才能够真正造就一个有活力、可持续、造福社会大众的互联网金融。


联 系 人:刘经理

业务咨询:18165398160(同微信)

服务监督:18966660101(同微信)

客服电话:029-88412862

法律顾问:李宝特律师团队

联系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关正街中贸广场15号楼2单元9F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陕西印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陕ICP备09025595号-1

本站关键字: 西安短视频运营 西安短视频推广 西安短视频代运营 西安抖音短视频推广 西安抖音短视频运营 西安抖音推广公司 西安抖音运营公司 西安短视频拍摄制作 西安短视频拍摄剪辑 西安抖音推广代运营 西安网站建设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38号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