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影业CEO兼执行董事张昭:互联网电影正在急行军
2015-09-30 来自: 陕西印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2977
杨晓音
11月16日,乐视影业CEO兼执行董事张昭获“2013中经年度关注人物创新人物奖”。作为历年来获该奖的电影产业代表,张昭及其倡导的O2O市场模式在获得市场及财经界认可的同时,也为其他产业提供了一些思考。
《中国经营报》:你获得今年中经年度关注人物之创新人物奖,这是中经次将这个奖颁发给文化界的企业家。
张昭:今年中经年会的主题就是“维新图志”,这是互联网带给文化产业“维新”的机遇,同时也提醒我们“产业责任”的问题。只有互联网,通过社交化的传播手段,才可以挖掘出影视产品在娱乐性之外的社会性。
另外一个就是互联网与电影的结合,会产生1+1>2的作用,互联网代表着技术,电影是文化,技术与文化这两者的结合,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触达”,一个是“表达”。当富士康的宿舍里有一台S50(注:50英寸乐视超级电视),通过终端设备将文化内容“触达”到了“沉默的大多数”,另外是“表达”,人说出来了就不会了,我认为精神压力可以这样来缓解。
《中国经营报》:作为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影公司CEO,你一直致力于如何将互联网环境下不断更新的技术与文化更为有效地结合,那么未来文化产业是怎么样的呢?
张昭:互联网赋予了文化产业更多去实践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机会,未来无论是移动互联网还是超级电视的普及,都将给娱乐行业带来不同以往的产业责任。如果说以往的文化产品只是单向的生产和传播,那么,互联网环境下,文化产品可以通过多屏的渠道触达到沉默的大多数,而在触达的同时给了他们表达的机会。这才是目前的文化产业的经济破局,互联网全产业链的穿透性,带给文化产业颠覆性升级的重大改变,与以往仅仅是制造业的单项生产是大大不同的。
《中国经营报》:现在很多产业,特别是零售业也因为互联网的到来变得越来越***化,商业渠道的打通也越来越便捷,作为一个以市场和发行为主的电影公司,你认为互联网会给乐视影业未来的发行趋势带来怎样的机遇?
张昭:中国电影怎么走出去,怎么去分享,怎么服务于***的观众,其实是渠道先行。过去是电影节渠道,但是中国电影市场本身是线上强势的。一旦在线上的渠道打通,那么世界就变成平的了。本来乐视影视剧在中国国内是的,那么能不能在***同样体量的公司中寻求合作关系,大家分享合作内容?过去是版权买卖,现在主要是靠点击收费。***一年几千部片子,那些进不了影院的片子就可以靠这种方式跟受众见面。
《中国经营报》:移动互联网带给中国电影新的机会在哪里?
张昭: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电影社会化的推广上,乐视影业的模式是要对全链条进行一个改造。互联网的每一次革命,技术是潮流,但是传统***和潮流是并行的,不可能消灭传统,传统是根植于人性的。解决的是人性的问题。连马云[微博]都说你不能把洗脚城搬到线上,当然你也不能把看电影完全搬到线上,因为看电影是社交的需求。过去十年互联网的发展,逐渐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对线下的一种重视,O2O的思潮,生活就是人性的体现,物理的人是生活在线下的,虚拟的人生活在线上,过去人们没有想象过,来自线下的企业他们不会抛弃线下,如果不抛弃也是这样从线上到线下。比如说乐视的超级电视在客厅,客厅也是线下。
《中国经营报》:中国电影产业格局未来还会大洗牌吗?是否在细分领域还有机会?
张昭:这要看是内容领域还是渠道领域,渠道领域只有一两家,行业格局最终是由渠道决定的,以及渠道背后的媒体平台,我们处于好莱坞80年代末叶,好莱坞上一轮产业变革的前夜。大的公司并购,出现索尼并购哥伦比亚,新闻集团并购福克斯等,爱奇艺[微博]成立了电影事业部,腾讯做动画片也有好几年了,现在讲电影行业还在讲制作公司,但是核心其实是内容和平台的集合,我认为还需要10年;内容没有太大的门槛,再大的导演,再大的明星,再大的制作人都是长腿的。可以预知的是,这个行业未来有大量创新的人进来,会带来系统性创新,每一个环节都互联网化,对于行业是一个激励。现在产值太低,但是这个行业很大。各个地方都可以来点创新。
《中国经营报》:未来,乐视或者说你的目标是什么?
张昭:从影视行业这个角度去看,我们有一个巨大的压力,就是2017年是WTO当时签署的承诺15年的开放期。我觉得乐视影业肩负着双重使命,这双重使命都要靠我们和互联网的高度融合来完成。重使命是要让中国城镇化过程当中沉默的大多数年轻的一代,能够在未来变成有文化的人,这个实际上是互联网和影视行业、文化行业结合的使命;第二大使命就是要在好莱坞电影在2018年进来之前,让我们这个行业能够形成一个产业化的格局,而不是一个内容制造业的格局。所以我觉得文化行业或者影视行业还非常小,几百亿元产值还不如一栋楼,但是它承受的责任重大,所以我们希望乐视在做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活下来,能够让这两个任务有一个成为可能。